动画中表现的价值取向是创作者的思想具体呈像 ,美国动画创作者审美理想的形成,除了是个人直觉趣味,还受到美国文化,信仰,社会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当民族、时代、阶级审美趣味的趋向和风尚渗透在动画创作者的个人感受之中,在动画作品中就表现为各种理性与动画情感的融合。

通过观看动画,观众可了解到动画创作者的审美理想,他们所认可和追求的最美好的境界,如他们对真、善、美的定义;对平民英雄的向往。

美国域外题材动画影片擅长将美国核屯、精神文化上层层包上地道的异域文化外皮,利用视觉元素的亲切在域外国家传播的壤上更好传播。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例,虽然影片故事梗概沿用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统故事,故事建构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但影片精神内核却是美国的个人主义精神。

《木兰辞》中花木兰作为中国儒家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化身,塑造的是当时社会认同的东方女性"牺牲自我""忠君爱国"的巾帽英雄形象,但是影片将重点放在木兰的个人成长上,替父出征仍是主要的情节转折点,赞扬的却是花木兰的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第一位经典女性角色白雪公主开始,女性角色设计的演变表现出美国社会对女性认识或在银幕上有意识的塑造的转变。

该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为《白雪公主》、《睡美人》和《灰姑娘》等,该些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特征可概括为魅力、温顺、善良、严重缺乏独立性。她们脆弱单纯,大多数行为都在述说对真诚的爱情的期待,在遭遇不幸时无力反抗,只有等待男性英雄的解救。

对于女性应怎样,爱情是什么等,理性思考往往不够深入和充分。在表现自己的生存空间、人格体验使女性艺术家更多地把艺术当作屯、灵的释放,因此,她们的追求往往在感性的冲击下变得既虚幻又不坚定,其女性意识甚至不自觉地在公众意识的同化中消融。

该一时期的女性角色只是单纯地追求爱情,等待王子的出现。到了60至80年代《小美人鱼》和《风中奇缘》中的女性形象仍然怀揣憧憬,期待爱情,但是她们获得了更坚初的品质,面对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不幸,并不总是束手无策,等待男性解救了。随着现代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小美人鱼》开始,迪士尼动画中的女性开始有了现代意识,小美人鱼目标明确,敢作敢为。

80年代后的的迪士尼女性动画角色表现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个人成长的可贵努力,角色造型也更加多元,许多亚裔或印第安裔女子同样代表着美丽。而该些女性的性格塑造也更加在于她们自我价值的追求。

在戏剧冲突中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命品质的升华,爱情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减少,演变成成长过程中的收获。《风中奇缘》中的公主宝嘉康蒂为例,宝嘉康蒂通过平息种族战争获得了爱情,实现了自我价值。

而木兰更是真正实现了女性价为了自我而存在。《冰雪奇缘》干脆抛弃了传统的正面王子形象,完全由女性担任主角,塑造了自强自信,完全独立的公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