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货场”重构?背后其实是大鱼吃小鱼
(没有废话,直接开始)最近连续有客户(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咨询,看到很多文章都是讲一定要重构“人货场”否则就是等死,问我的意见,我就抽点时间整理我的理解,供参考。
一、什么是“人货场”?
人:指的是销售人员与消费者;最初提出这个的是门店,就是门店的店员与消费者;
店员,涉及到店员管理、职责划分、激励绩效等;
消费者,涉及到获客、会员、积分、管理等;
货:指的是销售的产品,一般不提服务;所以人货场本身是有行业特性的,这里涉及到货物的种类、品牌、价格、品质、包装、颜值等;
场:指的是门店,包含位置、环境、装修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货场通常指的就是零售行业。但是有些人将这个引入给生产企业、经销商,就有点不地道了。
二、“人货场”重构话题发生的背景;
这个背景其实就是新零售概念的兴起,我之前的文章也写过什么是新零售,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零售变革,思考怎么以消费者为中心,怎么提升顾客体验,怎么提升经营效率的新型零售思考题。
在这个背景下,人货场重构被提出,是没什么问题的。
三、“人货场”如何重构?
人:首先是消费者消费从线下为主逐步导入线上 线下模式,线上成为主要的场景之一后,倒逼重构。但是说真的门店自己搞线上基本就是死路,具备运营本地社群能力的便利店凤毛麟角,最终还是要依靠平台(这也是为什么社区团购平台很火的原因)流量。
这个时候线下承载的职能变少,自然利润会变低,但是房租通常是增长的,所以根本上,就是要淘汰不少的坐商零售店,这才是本质,那些忽悠你人人都可以运营社群的就是骗子,要知道就算是社区团购,一个社区也就几个团长,而一个社区有多少零售门店?几十家都不算多。
货:不管线下门店有多少产品,都永远不如线上多,所以产品的种类满足上也是没有优势的,就算天猫超市给你订单,那背后涉及的进货品类也不是一般小店玩得起的。
这种变化下,如何重构货,本质上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依附大鱼而生。通过数字化,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库存,这里都是成本,未来只有厂家与经销商、平台玩得起,夫妻小店不依附平台死的居多。单单一个客户需求分析就能搞死多半的夫妻小店。
场:都在说打通线下 线上,请问单个小门店怎么打通?难度太大,几乎没有可行性,操作难度超出了99%普通零售老板的能力范围,强行尝试的后果基本就是交学费,而且是昂贵的学费。
唯一能够重构的生存点在于基于社区位置、社区居民关系、然后对接社区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平台,一方面求生存、一方面求发展,邻里关系既有线下配送、寄存、送货,也有线上订单、付款。
四、人货场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洞察
看看深度洞察,就知道这玩意离不开大数据,小玩家怎么玩?
既然小玩家不能玩,那么未来可想而知,依附有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做到需求洞察的平台好像成为唯一出路。
市场竞争残酷,人货场重构背后是无数小业态的生死存亡,大平台的吃小鱼游戏,未来对于企业而言,换个地方付费,也许付得更多。
这是平台的时代,也是小业态老板的末代。这才是人货场重构的真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