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村长叫什么名字

华西村的村长是吴仁宝,同时也是华西集团的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曾任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 农民企业家,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农民教育家。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两条闻名全国村庄,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和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两条村庄的村长分别是大邱庄的禹作敏与华西村的吴仁宝。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就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而成为了全国的闻名村。但两个掌舵人最终则演绎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命运。1993年,禹作敏因犯窝藏罪,妨害公务罪,行贿罪等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1999年10月在医院因吞食安眠药去世。而吴仁宝则工作到光荣退休,还继续发挥余热。

吴仁宝在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1954年2月他参加工作,担任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1957年因全国经济困难,实行精兵简政,吴仁宝“下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为这次“下岗”,造就了吴仁宝成为全国首富村村长的机会。从1957年开始,吴仁宝任华西村党支部、党委书记,他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华西村由一个欠债累累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首富村。

吴仁宝带领华西村致富的途径主要有五条:

一是在那个年代坚持“以粮为纲”,高效发展农业,把原来1300多块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400多块能排能灌的高产、稳产大田,从而赢得了人变、地变、产量变。1979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吴仁宝却提出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把全村500多亩粮田由30多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

二是以工业兴村,比人先早走一步,在还没有进行改革开放之前就已暗中办起了小五金厂,因此也赚了不少钱,首先富了起来。到了1976年,当时华西大队副业收入达28.2万元,已占全年总收入的54.4%,集体积累已经有60万元,变成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三是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工业兴村之路。在吴仁宝的安排下,一些村民们外出学手艺,回村后陆续办起了锻造厂、带钢厂、铝材厂、铜厂等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冶金、纺织和有色金属为主的40多个企业,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到了工业生产。1980年,改革开放刚起步的时候,华西村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突破1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亿元村”。到1996年,华西村工业经济总量超20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润2.2亿元。全村居民住房别墅化,30%的村民家庭拥有轿车,户户存款超过6位数。这种景象在当时的中国确实是非常罕有的,全国首富村是实至名归。

四是有效的分配是激励发展的核心动力。华西村的奖金分配是采取“二八开”和“一三三三”制的方法。每年度超盈利指标部分实行“二八开”,20%留给企业投入再生产,80%作为奖金。奖金分配是采用“一三三三”制的分配原则:10%给厂长,30%奖励给经营班子,30%给员工,30%留作公共积累。

五是在华西村效应的影响下,为了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年开始,一批周边村子先后自愿并入华西村,使华西村的经济实体得到扩大。同时在华西村被政府列为学习的榜样,许多人慕名而来学习经验,也带动了华西村旅游业的发展。

吴仁宝还积极带动他人脱贫致富。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而且还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

吴仁宝能够带领华西村脱贫致富,除了他具有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商业天赋和领导能力外,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政治的嗅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每天早晨6点30分准时收听广播新闻,晚上7点定期收看《新闻联播》,即便出差在外也雷打不动。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吴仁宝“一个会议赚了一个亿”,其实是在1992年3月初的一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播出后,吴仁宝当天夜里2点钟召集党员干部大会,发动全村人立刻奔赴全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购进原材料。果然,等到3月11日“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几倍。即便已经退休,吴仁宝仍保留着半夜召集会议的习惯,迅速传达政策动向。

2003年,担任党委书记逾四十载的吴仁宝宣布退休,其四子吴协恩经选举接任了华西村党委书记一职,在他退休这年,在华西村原有的三套领导班子村党委、江苏华西集团公司和村民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第四套班子,吴仁宝任总办主任。激流勇退后的吴仁宝并没有闲着,依然发挥余热,他每天上午的报告会就成为华西村最大的旅游亮点。

钢铁、纺织、旅游是华西村原来的三大支柱产业,但随着近些年钢铁行业不景气,纺织业毛利率下降,乡镇红色特色旅游日渐式微,华西村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看到潜在危机的华西村新任接班人吴协恩,2004年开始带领华西村走上转型之路。

2005年,吴仁宝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走完了他引以为豪、不平凡的一生。

当村长,应当以吴仁宝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