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浮躁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最佳答案

我上初中时,传言中考改革,历史地理生物不计入中考成绩了,人心惶惶。那一段时间历史生物课堂很乱,年轻老师镇不住场。几个月后,得到确切消息,大家浮躁的心才平静下来。

我大四时,传言保研制度要变(外保制度),院领导们在扯皮,一天一个新政策,一会儿说xx名之前的人都能外保,一会说前6名以后的统统不外保,一会说成绩最好的院里要留下,只有x名到xx名之间的才能外保…要保研的人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到政策落地后,大家浮躁的心才平静下来。

高考填完志愿,等着高校出分数线时的那几天,本来计划练练打字(当时觉得打字是很高端的技能),读完一本小说,结果什么事都做不下去,看电视剧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志愿学校的往年分数线,做梦梦到今年我的志愿学校遭遇大年,分数线暴涨。直到几天后分数线出来,比我的分数低不少,才安心的把小说读完。

教育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就是成功或失败的归因理论。例如孩子们会把这次成绩考的很差归结为这段时间的学习不努力,学习习惯不好(不预习,不做笔记),这次试卷题目出的太偏,答题卡识别故障,老师改卷不仔细…其中前两条是可控因素,是自己能左右的,后几条是不可控因素,是外界环境决定的。如果孩子认为,可控因素是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那么就会踏实努力;如果孩子认为不可控因素是主要因素或者说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会很浮躁。

回顾以上所有我经历过的浮躁时期,共同点非常明显,就是我的切身利益,我的未来和前途,掌握在不可控因素的手里的时候。

不浮躁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就是理发店师傅知道自己的美好未来掌握在自己日益精进的手艺上,it创业者知道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的app是否真正帮助了用户,公务员相信自己的升迁速度取决于工作能力,中小学教师相信中产阶级生活在每一次认真的备课和磨课过程中铸就,博士生确信自己的毕业和选导师时是否仔细调查其人品无关。

就是人们真正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社会。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