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部文件的颁发,全国统一普通高校录取考试,也就是高考录取进一步改革。从原来的本科与专科分开。一本、二本,三本录取分开。到二本三本合并,进一步显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二本与三本的合并使很多省份都取消了三本。录取批次按时间分为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那么三本取消,二本与三本合并后,会对广大高考生产生哪些影响?和河南教育培训平台邢刚一起来看看吧。

二本与三本的合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取消批次的明显划分,使高校录取更加公平,这是近年来教育部改革的方向。不得不说,这种改革还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的话从大学录取的公平程度来看,这可以减少地方、地域的歧视,是高考更加的平等,录取的人数比往年也会增多。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程度。第二的话它也可以减少高中学校的激烈的竞争度。每年高考过后,为了吸引优质生源,每个高中学校的招生办都大力宣传自己的本科录取率程度,及自己比较优等的学生上清华北大的人数。

这个不仅仅是每个学校招生的重大利器,也是每个学校在本省立足的金字招牌。二本与三本的合并不同程度的提升了各个学校的本科率,缓解了各个高中学校的排名竞争情况。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此次教育部改革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的学历歧视现象。二本与三本的合并,让本科是二本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与原来三本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本科二本的毕业生基数比较大,占了每年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大概一半的比例。所以说这种政策的推行,让企业在招聘时,更加看重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不是只挑学历上的差别,当然这只是对于二本与三本毕业的同学来说。从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促进高校就业的公平。

二三本合并后上二本并未变的容易

很多家长看到二本三本合并录取,就觉得合并后二本提档分数线降低,上二本岂不是更容易了!明智君查阅了今年进行合并批次录取改革的省份,发现由于试题难易程度、招生计划投放等因素影响,今年进行新合并录取政策的几个省份,并未出现预期的二本提档线普遍下降的状况,有的省更是不降反升。

一些学校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合并批次招生扩大了生源规模,一些受欢迎的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甚至可能会上升。

实际上,对考生和家长来说,二三本合并后,他们需要选择的范围更大了。同时,为了相对准确地判断一所学校的质量,他们需要查阅的信息更多了。

“有的学校在某些地区是二本招生,在另外一些地区是三本招生,这让人很难抉择。”家长反映,有时,他们干脆用“简单粗暴”的标准去判断一所学校是不是从三本升上二本——学费1.2万元左右的就是原来的三本,而学费在5000元左右的就是普通二本。

批次合并改革不仅对考生和家长辨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炼就“火眼金睛”,同时还对考试院的投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考改革出现新情况

变革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新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新高考专家田志友则直言:目前采用的“3 3模式”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总结起来,“3 3”模式受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课打死也不选,有的课一窝蜂都选

打死也不选的,首先是物理。

物理遇冷始料未及

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制比的是排名,而不是分数。同样的规则赋分,考生在不同学科排名相同,成绩则相同。

物理本身难度较大,大家普遍认为选考物理的都是学霸。等级赋分制规则下,相较在物理组与学霸们赛跑而言,在其他“赛道”上与普通学生赛跑显然更容易能拿到高分。因此,选考物理的人越来越少。

于是,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出现了,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人数低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大于保障基数时,则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准。

简单来说,即:

(1)如果有7万人(大于6.5万)选考物理,那么会有700个(7万的百分之一)满分。

(2)如果有6.5万人(等于6.5万)选物理,那么会产生650个(6.5万的百分之一)100分。

(3)而如果只有1千人(极端情况,小于6.5万人)选物理,那么还是会有650人(以6.5万人为基数计算,自高往低赋分)拿一百分。

它的潜台词就是:选考物理,在赋分上不再吃亏。

下岗的是物理老师,忙死的是地理、政治老师,但这仅仅解决了物理遇冷难题。

选考科目的设置本意是给学生们更多选择权,选择的标准是“自己喜欢”。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目标从来都是考出更高的分数、考上最好的大学。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很难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学校大概也不允许学生选。

2.二十种选课组合,老师不够用、教室不够用,选课制无奈变成“套餐制”

“6选3”模式派生了多达20种选课组合,对于师资力量雄厚的高中,还能在教师资源和硬件上满足学生选课需求,但这样的高中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的普通高中来说,教师、场地都是问题。

教师不够用

为保障35种选课模式(浙江为“7选3”,多了一门技术课),重点高中杭州二中为高中每年级平均配备了约60名教师。但在多数普通中学,学校哪有那么多教师?有的乡镇和农村高中,一个年级也就200多名学生,能用多少教师?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结构的不平衡。地理、历史选的多,就需要补足大量的教师;物理、化学选的少,有的教师无课可上。同时,每一届学生选课不同,可能会出现有些科目的选课人数突然大增、另一些则突然大减,学校显然也无法动态应对这些变化。

教室不够用

选课走班带来的另一个难题是教室不足。很多学校就算把办公室、图书馆等所有能用的空间都算上也无法满足需求。杭州二中原校长叶翠微介绍,实行新高考之后,学校的场地设施需要整体增加20%-30%。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清华测算,不论各高中每年实际选考某科目的学生规模大小,上海与浙江两地的高中,都需要行政班数量1.5倍的教室,以及6至7个科目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才能保证教学安排。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情况下,学校普遍的对应之策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推出5-6个组合,再由学生进行选择。还有学校采取折中的办法,先按选课人数最多的两个科目设置班级,剩下一个科目实行走班制。

选课制变为了“套餐制”,选课改革价值大打折扣。

学生不会选

“分数决定一切”在我国根深蒂固,学生、学校的一贯思维就是考高分,至于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统统都要等到考上大学以后再说。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被学校规划、被学校管理,因此,学生普遍不知道也不关注自己的个性、兴趣培养以及人生规划。现在放开了,她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选!甚至有学生希望学校能直接给出选考意见。

在学校方面,新高考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如选课、综合素质评价、平行志愿或专业组志愿的填报,以及招生比重越来越大的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等,都需要学校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并在师资、课程、实践等方面予以保证,而这些,很多学校,尤其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高中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考试时间安排、综合素质评价等也频频遭受质疑。

学生: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无光、考得快要吐血

新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试不再集中,本意是分散学生压力,实际上,却使学生在“刷题——考试——刷题——考试”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听说还有学校走向极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块:高一转学历史地理生物技术,高二专学物理化学英语,高三专学语文数学。原因很简单,一些暂时不考的科目,老师上了也没人听,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有学生抱怨,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反复冲刺。为了赶进度,寒暑假提前上课,星期天加班加点,节假日完全取消,就像一列喘着粗气的老火车,日夜狂奔!还有铺天盖地的模拟考、周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的日月无光、考得学生快要吐血!

综合素质评价备受争议

新高考改革后普遍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参考”就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学校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

网友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由家庭能力差异、学校能力差异导致的学生表现差异。民间有句话说:拼爹是拼钱、拼娘拼精力。试问,有多少孩子够的上拼爹?又有多少妈妈能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陪护之中?

市场上的兴趣班、特长班动辄以万元起步,表现为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素质教育不仅需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还要有妈妈的全心陪护。但偏远地区,甚至普通地区,先不说家庭能不能负担得起,就连合格、品质好的培训班怕是都难找。

学校差异更不必说,好的学校不仅师资、硬件配备好,还有种类丰富的选修课、兴趣班(有重点高中选修课多达300多门,组建近百个校园社团),各种级别的竞赛比赛机会也会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多(当然学费也要贵得多)。

这让普通家庭、普通学校的学生拿什么去跟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争?难道靠天赋?

从这方面来说,这样的做法不仅未能提高公平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另一个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记录,自主权全掌握在高中学校手中。综合素质评价本就没有硬性标准,评价高低弹性之大让不少人产生“黑幕”疑虑。如何保证学校评价的客观公正、是否有配套的严密的监管措施更是亟待解决。